我參觀了泰國的野生大象——你也可以這樣做

我八歲時在曼谷探望祖父母時遇到了第一頭大象。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人們就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動物在馴象師或飼養員的陪伴下在街上漫步、乞討食物。我會從祖母的廚房裡拿一些水果偷偷地餵這些雄偉的巨人。我記得當有人從我手中舀起一整個西瓜並毫不費力地將其壓碎時,我感到非常震驚。

Huai Kha Khaeng 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遊客中心。

瑪麗莎·馬奇泰利

泰國大象的歷史

幾個世紀以來,大象的神秘色彩已經在泰國文化中根深蒂固。尤其是白象,自佛陀誕生以來就被視為智慧、力量和吉祥的象徵。相傳佛陀的母親在佛陀出生前夕,夢見一頭白象送給她一朵蓮花。 16世紀,暹羅國王騎著大象參戰。後來,大象成了權力的象徵:擁有的大象越多,地位就越高。這些心愛的生物甚至出現在泰國的1800 年代大部分時間的旗幟。

大象受到法律保護,該國專門為目前瀕臨滅絕的物種建立了 69 個保護區。 1950 年,泰國大約有 50,000 頭亞洲象,但如今只剩下 3,500 頭——大多數發現於保護區和國家公園

參觀懷卡康野生動物保護區

去年五月,我開車去懷卡康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西部拉巴姆省,以了解有關這些生物的更多資訊。與鄰裡一起童艾野生動物保護區它是佔地超過 150 萬英畝的保護區的一部分,是王國中大象數量最多的地方。

「政府透過觀察保護基礎設施的水平和進入要求,非常重視保育工作,」陪伴我和我的導遊 Boonloed Thainchang 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Coke Smith 說道。 1991 年,在一系列偷獵事件後,聯合保護區成為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為了探索公園,史密斯、泰昌和我跳上一輛皮卡車後座,冒險進入保護區尋找大象、野豬、鹿、熊、老虎和瀕臨滅絕的野牛。任何人都可以開車進入該地區,但參觀三座瞭望塔需要導遊。

我們從第一座塔開始,塔上覆蓋著黑色防水布,這樣動物就看不見我們了。幾乎立刻,我們就看到了一群大約 25 頭野牛。他們安靜地在草地上吃草,喝著小溪的水,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存在。

返回卡車後,我在不到 100 英尺的茂密森林中發現了一頭雄性大象。當我拿著相機拍照時,當動物將目光轉向我們並進行直接的目光接觸時,我感到非常興奮。當Thainchang 繼續前進時,我問我們是否可以停留一會兒。他解釋說,大象耳朵的動作表明它對我們採取防禦態度,所以最好繼續前進。

「大象今天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喪失,」金三角亞洲象基金會大象和保育主任約翰·羅伯茨後來告訴我。 1960年代,泰國一半是森林;今天已經接近三分之一了。儘管大象數量有所下降,但成功的保育工作(例如增加食物來源)意味著某些地區的大象數量實際上正在增​​加。

奎武里的生物學家 Mattana Srikrachang。

瑪麗莎·馬奇泰利

遊覽桂武里國家公園

如果武里國家公園我的下一站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那裡目前的人口估計約為 320 只。入住。我們的目的地是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和植物保護部高級生物學家 Mattana Srikrachang 博士的家,位於桂武里的鄉村中心。

我和 Srikrachang 加入了 Kittipinyowat,體驗公園提供的傳統狩獵體驗;奎武里不允許遊客駕駛自己的車輛進入該地區,因此僱用一名帶皮卡的導遊至關重要。我們冒險去了三個觀賞地點,但各種因素對我們不利:當時正值雨季,當雷雨臨近時,大象更喜歡撤退到茂密叢林的樹冠上,Kittipinyowat 告訴我。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祈禱不已,聲音低沉,目光凝視。我們遇到了無數的東方斑犀鳥,還有白鷺、蒼鷺和鸛。後來我們看到了一大群野牛,它們長到大約八英尺高、十英尺長。

在我們三個小時的旅行即將結束時,烏雲密布,挫敗感開始蔓延,一頭大像出現在路邊,距離大約 150 英尺。就在傾盆大雨開始時,皮卡停了下來。我們爭先恐後地用雨傘和雨衣保護自己。大象依然泰然自若,頑皮地從小水庫把水潑到自己身上。他轉向我們一會兒,然後返回叢林。到最後,我們滿面笑容,全身濕透。

最後,我在兩次公園參觀中看到了七隻野生大象,它們在自然棲息地中茁壯成長。看到他們處於這種狀態——狂野而自由——讓我感覺又像個孩子了。

故事的一個版本首次出現在《旅遊+休閒》2024 年 12 月/2025 年 1 月號的標題下“站得高。”